上海證券報記者7月10日獲悉,針對程序化交易監管,中國證監會將再出“組合拳”,包括劃定程序化交易監控“紅線”,明確高頻量化交易差異化收費安排等。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證監會將加快推出更多務實舉措,降低程序化交易的消極影響,切實維護市場交易公平。
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提及的“務實舉措”包含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指導證券交易所盡快出臺程序化交易管理實施細則,細化完善具體安排。同時,指導證券交易所評估完善程序化交易報告制度,加強報告信息核查和現場檢查力度。
二是指導證券交易所盡快公布和實施程序化異常交易監控標準,劃定程序化交易監控“紅線”,進一步推動程序化交易特別是高頻交易降頻降速。
三是加強與香港方面溝通協調,抓緊制定發布北向資金程序化交易報告指引,對北向投資者適用與境內投資者相同的監管標準。
四是明確高頻量化交易差異化收費安排。根據申報數量、撤單率等指標,研究明確對高頻量化交易額外收取流量費、撤單費等標準,以“增本”促“降速”。
五是持續強化交易行為監測監管,對利用程序化交易特別是高頻量化交易從事違法違規行為的,堅決依法從嚴打擊、嚴肅查處。
新“國九條”明確提出,要出臺程序化交易監管規定,加強對高頻量化交易監管。今年5月15日,證監會發布《證券市場程序化交易管理規定(試行)》(下稱《管理規定》),明確了交易監管、風險防控、系統安全、高頻交易特別規定等一系列監管安排。在《管理規定》的監管框架下,證監會指導滬深北交易所制定《程序化交易管理實施細則》,于6月7日公開征求意見。
同時,證監會持續加強程序化交易監測,組織證券交易所研究制定瞬時申報速率異常、頻繁瞬時撤單、頻繁拉抬打壓、短時間大額成交等四類監控指標,于今年4月起開展試運行,并對頻繁觸發指標的程序化交易投資者進行督促提醒,促進規范其交易行為;按照內外資一致原則,加強與香港方面會商溝通,研究推進北向程序化交易報告制度落地的方式和路徑。
“今年以來,證券市場程序化交易總體穩中有降,交易行為出現一些積極變化。”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截至6月末,全市場高頻交易賬戶1600余個,年內下降超過20%,觸及異常交易監控標準的行為在過去3個月下降近六成。下一步,證監會將深入落實新“國九條”部署要求,堅持趨利避害、突出公平、從嚴監管、規范發展的原則,突出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加快推出更多務實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