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不少熱點城市推出今年第三批集中供地。8月30日,深圳2022年第三批居住用地集中掛牌,將于9月28日掛牌成交。值得注意的是,深圳第四批次居住用地初步計劃于9月底或10月份集中發布掛牌出讓公告。
考驗房企運營能力
據悉,本批次推出的7宗居住用地總用地面積約49.51公頃,總建筑面積約122.10萬平方米(其中初始建設公共住房總建筑面積約39.91萬平方米),掛牌起始總地價約117.97億元,覆蓋寶安、龍華、光明、坪山區。本批次繼續堅持房地聯動,明確普通商品住房的最高銷售限價,繼續沿用“三限雙競+搖號”的方式掛牌出讓,初始建設公共住房、競價達到地價最高溢價后競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與前兩批次相比,初始建設的公共住房類型除了保障性租賃住房、公共租賃住房外,還增加了安居型商品房。
作為一線城市的樓市風向標之一,截至目前深圳樓市調控政策并沒有發生變化。在此背景下,房企如何看待深圳市場?土拍或許是最好的檢驗之一。就在8月4日,深圳年內第二批集中供地落下帷幕,共攬金339.32億元,成功出讓14宗地,2宗地流拍,也顯示出土地市場開始有所“分化”。不過,對比今年第一批以及去年第三批地塊的價格,第二批集中供地的大部分地塊限價都有所上漲。從結果來看,拿地仍以國資背景企業為主力軍。
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三限雙競+搖號”的供地規則在深圳越來越清晰,甚至成為長效機制。對于開發商來說,拿地時就清晰計算出現在的地價和未來的房價,利潤空間都是算好的,想多賺錢也不太可能,但可以通過精打細算、保租房經營、代建費等獲得可觀的、持久的收入。而且,這樣的價格信號對購房者也是清晰的,有利于引導供需雙方的預期。其次,開發商加杠桿買地的動力下降,購房者加杠桿炒房的動力也有所下降。最后,地方政府通過調節地價、新房限價,調節競配建的內容和面積來調節給市場讓利的幅度,從而調節市場情緒,以符合當前的市場景氣度,也有利于穩定土地市場。
最近,深圳多個新房項目接連入市。在業內人士看來,盡管當前深圳樓市政策還未放松,市場情緒仍較為低迷,但開發商回款承壓,不得不逆勢銷售,而且近期多個現房產品、熱點項目發布了銷售計劃,預計在9月會迎來推盤高峰期。
多地探索現房銷售
近期,多個城市的第三批集中供地出現回暖現象,流拍率下降主要得益于地塊質量進一步提高和土拍規則持續優化,特別是通過降地價、提限價、取消配建等方式,為參與企業留出了更多利潤空間。與此同時,多地開始將“現房銷售”寫入土地出讓文件中。
據中指研究院監測,2021年以來,北京、杭州、福州、合肥、西安、寧波等地在土拍環節試點現房銷售。以合肥為例,當地發布第三批集中供地公告,共推出28宗涉宅用地,總起始價277.4億元,并將于9月23日正式出讓。值得一提的是,該批次地塊中首次推出現房銷售地塊。其中,蜀山區SS202210號地塊明確提出“按精裝現房銷售實施”。
“現售”意味著在這宗地塊上建設的住宅、商業物業或其他建筑物,不能提前進行預售,而要在竣工并取得不動產權證書后進行現房銷售,這也極大地考驗著開發商資金實力。
中指研究院指數事業部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表示,2016年至2019年間,房地產市場活躍度較高,深圳、蘇州、南京、重慶、杭州、成都等城市在土地端設置現房銷售條件,抑制土地市場熱度。2021年以來,房地產市場進入調整周期,現房銷售的試點地塊成交率大幅下滑。今年7月以來,部分城市的項目出現“停工”現象,對購房者置業情緒和預期均帶來不利影響,而現房銷售既能夠保護消費者的權益不受侵害,也能對樓盤質量和交付行為進行約束,有利于“保交樓、穩民生”。
不過,陳文靜也強調,目前并非全面推行現房銷售制度的合適時機。全面實行現房銷售對商品房存量、開發商資金、地方財政收入等均有較高的要求,當前最穩妥的方式是對熱點城市部分項目優先試點現房銷售,并在試點過程中不斷完善配套政策,為未來更大范圍的推行積累經驗。短期來看,預計將有更多城市從土地端試點現房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