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趙明超)11月20日,由上海證券報和博時基金聯合舉辦的科創100指數新質生產力調研活動(第三站),走進國內汽車電子龍頭公司經緯恒潤。此次調研活動吸引了國信證券等機構投資者、媒體等超50人參加。投資者參觀了經緯恒潤天津研發中心及其先進制造工廠,經緯恒潤董秘鄭紅菊和市場總監章新剛介紹了公司的最新發展情況和業務情況,并回答了投資者關心的問題,博時科創100指數ETF基金經理唐屹兵分享了智能駕駛產業鏈投資機遇。
經緯恒潤是國內領先的汽車電子行業公司,專注于為汽車、無人駕駛領域的客戶提供電子產品、研發服務及解決方案和高級別智能駕駛整體解決方案業務。公司于2022年4月在科創板上市。
本次調研首先參觀了研發中心的EMC實驗室、整車步入式、潔凈室、環境溫濕試驗箱區等。經緯恒潤試驗中心已獲得CNAS認證,依托專業的檢測設計能力,配以實驗室一流的檢測技術和卓越的檢測設備,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檢測服務。之后調研團驅車前往智能工廠,參觀了智能料倉,SMT產線和全自動組裝產線,其數字化車間引入先進自動化設備與智能控制系統,構建從原材料入庫至成品出庫的全鏈條自動化生產體系,彰顯其智能制造硬實力。
目前,經緯恒潤的業務收入70%以上為電子產品業務,其次是研發服務和解決方案業務。從汽車電子產品業務方向看,包括車身和舒適域、底盤控制、新能源和動力系統、智能駕駛、智能網聯、智能座艙六個方向。近幾年來公司新簽訂單不斷增加,預計未來收入仍保持快速增長。
鄭紅菊表示,公司的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公司多種業務形成“三位一體”業務布局,不同業務在核心技術、應用場景、行業客戶群等方面相互支持、協同發展,使得公司具備汽車電子業務的全棧能力和綜合實力,覆蓋客戶不同階段需求。
二是公司建立了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員工總人數為6450人,其中研發人員和技術人員共5101人,占員工總人數的79.09%。按照學歷分類,碩士及博士以上學歷員工占比超55%,本科學歷員工占比約30%,高素質的人才為公司后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三是公司擁有先進的質量管理和智能制造硬實力,公司擁有國際領先的質量管理體系,已經獲得IATF16949、ISO14001、CMMI、ASPICE、ISO26262、SOTIF、TISAX等多項認證。公司在江蘇南通、天津和馬來西亞建設3座生產工廠,擁有25條SMT產線,70條組裝產線,產線布局完善,年總體產能高達4156萬個控制器,同時工廠采用高度自動化設備,有助于全面提升產品質量,保證產品交付的及時性,降低制造成本。
在調研中,部分投資者關心經緯恒潤的研發服務及解決方案業務的增長驅動和未來方向。經緯恒潤表示,公司緊貼客戶需求,提升軟件綜合能力,助力客戶的整車研發與測試工作,主要軟件系列產品INTEWORK、ModelBase、OrienLink客戶群體與應用不斷擴大,持續獲得新訂單。
經緯恒潤表示,汽車電子行業技術發展持續更新迭代很快,為了緊跟行業技術更新趨勢,持續增強競爭力,未來公司仍將保持有效的研發投入,持續在智能駕駛、車身域控、新能源和動力、底盤域控、自研工具軟件等關鍵技術領域發力。另外,公司還會加大海外市場的拓展,提升國際業務的占比,去年公司成立了馬來西亞工廠,目前在穩步量產中,以滿足國外客戶日益增長的需求。
博時科創100指數ETF基金經理唐屹兵認為,智能駕駛技術有望改變汽車行業的競爭模式和競爭格局。“過去消費者更關注的是汽車品牌、質量以及價格等因素,未來汽車的智能化水平會成為消費者做選擇時的重要考慮因素之一。中國作為全球重要的汽車市場之一,智能駕駛潛在市場空間巨大,其發展也帶來了很多新增需求。”
圍繞“智能駕駛”,唐屹兵認為,產業鏈角度的投資機遇可分為軟件和硬件兩部分。軟件方面主要是提供算法或者智能化解決方案,但這部分汽車廠商特別是新勢力更多是自主研發。硬件方面主要是激光雷達、傳感器和攝像頭這些由于智能駕駛帶來的新增需求,這一塊也是邊際價值增量較大的部分。
據了解,“科創100指數新質生產力調研行”活動是上海證券報社與上海證券交易所繼過去兩年成功舉辦“科創中國”走進科創板公司活動、“科創50”、“科創100指數高質量發展調研行”等大型調研活動后,延續舉辦的年度大型調研。
在此次活動中,博時基金將和投資者一起走進企業,實地走訪調研科創100指數成份股公司,幫助投資人更好地了解中國科創企業的發展,了解科創100指數的投資價值,全力支持科創板塊做大做強做優,促進市場長期持續健康發展,助力提升市場科技引領力。
作為博時科創產品系列的重要成員,博時科創100指數ETF(588030)于2023年9月正式上市,已納入兩融標的,備受投資者青睞。截至11月20日,博時科創100指數ETF規模為81.41億元,在同類科創100ETF產品中規模靠前。伴隨科創板的不斷成長,博時科創100指數ETF已經成為投資者把握科創板機會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