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行業整體增速的放緩,過去幾年高歌猛進的公募基金正步入加速分化的階段。在優勝劣汰的市場法則下,業績是最好的試金石,能力平庸的基金經理將面臨沒有基金可管的窘境。
從公募基金的發展歷程來看,歷經25年的發展,資產管理總規模超過28萬億元,已經成為國民理財的中堅力量。從今年6月底的數據來看,公募基金存量資產規模已經超過了銀行理財,成為中國資產管理行業里最大的子行業。
盡管公募基金資產管理總規模增長很快,但從規模的增速來看,最近兩年明顯趨緩。2020年至2021年,公募基金總規模從14.7萬億元增至25萬億元,兩年間規模增長逾10萬億元。但從2022年初起,增長勢頭明顯乏力,截至今年8月底,公募基金總規模為28.7萬億元,增速明顯下降。
在公募基金飛速發展時,基金公司密集申報基金產品,基金經理是稀缺資源。蘿卜快了不洗泥,即使沒有相應的履歷,一些投研人員仍被推上基金經理的崗位。
Choice資訊統計顯示,當前基金產品總數量超過1.1萬只,基金經理則超過3000人。對于基金經理來說,行業整體增速大幅下降后,同業競爭勢必加劇,業績欠佳的基金經理必然會被淘汰出局。
從行業發展現狀看,今年以來已經有200多只基金清盤,一些基金經理被迫“下崗”。部分基金經理在管基金淪為迷你基金,還有一些基金經理因業績糟糕被迫離職。
根據產業競爭理論,在供不應求階段,產業發展速度很快,但由于發展門檻低、行業缺乏自律意識,專業化水平較低,市場效率不高。當規模增大之后,增速趨緩,行業就會步入頭部競爭階段,專業化水平開始提升,市場效率也隨之提高。
對于資產管理行業來說,上述產業競爭理論同樣適用。從公募基金發展歷程來看,在2021年初之前,行業面臨巨大的貝塔行情,產品供不應求。在一哄而上的背景下,市場對投資人員的專業性要求不高。部分基金經理押注賽道后業績一飛沖天,就自以為投資能力超群,頭頂各種“投資男神女神”的旗號而募集到大量資金,但在市場轉向之后,紛紛遭遇“滑鐵盧”,讓投資者蒙受很大損失。
對于基金經理來說,考驗真實投資能力的時候正在來臨,只有對投資有著深刻的認知,才能經受住市場的考驗。依靠押注賽道的投資方式,不僅要面臨市場風格轉變帶來的洗禮,還要面臨ETF等被動產品的競爭。
可以預見,隨著馬太效應的逐步顯現,公募基金將加快優勝劣汰進程。對于公募基金經理來說,業績都是透明可追溯的,如果歷史業績糟糕,就很難吸引投資者買入。在賺錢效應作用下,資金會向業績優秀的基金經理聚集,業績欠佳的基金經理自然會被淘汰。
對于基金公司來說,最終還得靠業績來吸引投資者。單靠浮夸的宣傳口號而缺乏業績支撐,能忽悠一時,但最后仍會失去投資者的信任。
對于基金經理來說,業績是最好的試金石,凈值線不會說謊。褻瀆價值者,終會被價值懲罰;蒙蔽投資者,也終會被投資者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