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宏觀經濟、市場環境已出現大變局,這對資產管理行業的結構、業績表現和發展前景都正在帶來顯著的影響。
“大變局動搖了過去十年來關于宏觀經濟的根本假設,改寫了資管行業奉行整整十年的業務規則。面對如此變局,全球資管行業需要迅速行動、重組結構、重塑業務,行業競爭格局或將因此迎來劇變。”在5月11日全球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公司發布的報告《應對當下,面向未來:中國資產管理高質量發展制勝之道》中,麥肯錫指出。
聚焦中國市場,自2018年資管新規推出以來,中國資管業歷經錘煉、積極轉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資管市場。
上述報告指出,中國資管行業在資管新規推動下,已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并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報告預計,2025年中國資管行業的管理資產規模將增長至約170萬億元,2030年有望突破280萬億元。
但蓬勃發展之下,行業仍面對諸多不確定因素的挑戰,基于對中國資管市場的深入研究和項目經驗,麥肯錫認為面向2030年,中國資管公司應重點關注財富管理、個人養老、ESG等五大戰略發展機遇。
麥肯錫:預計未來十年中國資管行業將呈現倍增機遇
2018年資管新規推出,拉開了中國資管行業轉型大幕。經過2018-2021年金融監管結構性改革陣痛期,中國資管行業已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資管行業從原來依賴于影子銀行、非標通道業務的舊有模式,轉向以標準資產為主體、完全凈值化的新模式。
考慮到國內存款和財富管理行業持續增長、養老金改革和對海外資本進一步開放帶來的增量流入,麥肯錫預計未來十年中國資管行業將保持穩健增長,呈現倍增機遇。
同時,資管新規的落地帶來了中國資管行業商業模式的巨大變化,業內各類經營主體在此過程中也進一步成熟。
麥肯錫總結,中國資管行業在以下五大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成就一,資管行業普惠性提升。在投資門檻進一步降低和數字化渠道崛起的驅動下,金融產品的普惠性和覆蓋程度大幅度提升。
成就二,資管業務脫虛向實。至2022年影子銀行相關業務規模已壓降至小于20萬億元。2022年全年銀行理財產品凈值化率達到95%。
成就三,產品策略更為多元。更多創新策略落地,其中FOF、固收+、被動、ESG等策略高速增長。2017-2022年期間,上述策略基金產品規模的年化增速分別為71%、33%、33%及34%。
成就四,國際化進程穩步推進。在出境方面,截至2022年末,外匯局批準的176家QDII機構合計投資額度較2016年末增長5倍;獲準開展QDLP試點的省市已擴展至9個;在入境方面,2022年末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的境內股票和債券規模是2016年的3倍左右;截至2022年2月,QFLP試點區域也進一步擴大至全國27個地區。
成就五,資管參與主體多元化。銀行理財子及券商資管子機構化發展,外資機構數量增加。截至2023年2月,30家銀行理財子正式開業,其中外資控股機構4家;25家券商資管子公司中,9家子公司已獲取公募牌照;外商獨資基金公司增至7家,并均已申報發行公募基金產品。
仍具有五大挑戰
在監管環境、參與主體、客戶認知的共同推動下,中國資管行業逐步向好發展。不過,麥肯錫也認為,在蓬勃發展之下,國內資管行業仍存在五大結構性挑戰,對中國資管機構高質量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挑戰一:客戶和渠道仍需適應產品全面凈值化的新時代
麥肯錫認為,隨著資管行業全面走向“凈值化”時代,原先以理財和信托為代表的剛性兌付已成為“過去式”,但投資者對全面凈值化的接受仍然需要時間。
例如,2022年在房地產市場風險集中暴露和資本市場大幅波動下,理財和信托投資者一度出現恐慌情緒。其中,2022年國內理財市場共經歷了兩次波動,而11月份的債券市場持續下跌引發銀行理財產品大面積破凈,破凈率最高時超22%,暴發“踩踏式”贖回。
挑戰二:以產品銷售為核心的行業生態導致“基金賺錢、基民虧錢”困局
對此困局的原因,麥肯錫在上述報告中分析:一方面,渠道對產品銷售規模和中收等方面的關注與要求,導致資管公司更加重視短期銷售指標與業績排名,偏好高位發行基金,從而忽視了持有人利益。另一方面,在此影響下個人投資者陷入短期持有、追漲殺跌、追逐熱點等投資誤區。
例如,2021年一季度,市場走高帶動了新基金發行,該季度新成立的基金達數量占全年總數的36%,但是,截至2023年2月,上述新基金中約有六成收益為負。
對此,麥肯錫認為,資管機構應聯同渠道積極推動考核體系、激勵機制等方面的優化,加強投顧服務模式建設,提升投資者獲得感。
挑戰三:結構性資產荒導致優質投資標的與相關賽道擁擠
上述報告指出,相較于全球資管同業,中國資管機構仍以境內的配置策略為主,資產投向的多元化程度不足,造成國內優質賽道和優質標的下更容易出現機構的“抱團”現象,增大了投資品種的波動,不利于資產凈值的回撤管理。
面對這一挑戰,麥肯錫認為,資管機構需不斷夯實投研能力及體系建設,形成創新的多元化投資策略。例如加強對金融債、消費金融類非標等優質資產的挖掘,以及提升權益類資產配比等。
挑戰四:機構化能力缺失與優質人才短缺
“國內資管機構仍較為依賴明星基金經理,而當核心人物出現變更、離任等情況時,常引發投資風格漂移、業績可持續性等問題。”在前述報告中,麥肯錫認為機構化能力的缺失體現在工業化、體系化、系統化能力缺乏,較為依賴于“人治”,難以實現對專業能力的留痕和固化。
麥肯錫認為,人才管理能力的缺乏和復合型人才的稀缺是國內資管機構在人才方面的兩大核心問題。一方面,資管機構內部以垂直領域的專業化人才為主,多數管理崗位人才均為業務出身,領導力有待提升、管理經驗也較為缺乏;另一方面,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與變革,資管機構對諸如養老、數字化、ESG投資等領域優質人才的搶奪越發激烈。
除此,在上述報告中,麥肯錫指出的最后一個挑戰是,在整體營收增長和利潤率承壓的背景下,資管公司的精細化管理能力和商業模式創新能力亟待提升。
面臨五大戰略機遇
截至2022年末,中國資產管理行業規模逾人民幣130萬億元,預計2030年將突破280萬億元。
為充分挖掘這一市場潛力,麥肯錫建議,資管機構應重點關注財富管理、個人養老、可持續投資、投資策略多元化及高水平對外開放這五大戰略機遇:
一、財富管理將成為資管行業最重要的凈流入來源:隨著個人財富進一步積累,預計2022-2030年中國個人金融資產仍將保持9%的年均增長,至2030年達到人民幣475萬億元;2030年預計個人持有資管產品規模將達到人民幣118萬億元,較2022年新增70萬億元資金凈流入;
二、養老金體系的成熟將帶來可觀的長期資金:隨著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中國養老金第三支柱進入實質性發展階段。預計至2030年,中國養老金規模接近人民幣42萬億元,其中二三支柱合計占比有望提升至70%,帶來約19萬億元資金凈流入;
三、雙碳戰略推動ESG及可持續投資加速發展:預計到2030年,我國ESG理財及ESG公募基金規模合計有望接近人民幣6萬億元。屆時,ESG將成為中國資管行業主流策略,也將成為頭部資管公司的重要戰略;
四、產品與模式創新驅動策略多元發展:在產品和商業模式創新的驅動下,投資策略日益多元,其中,以“固收+”為代表的理財替代產品及以被動策略為代表的工具類產品增長機遇尤其值得關注。預計到2030年,中國被動策略基金規模將突破12萬億元;“固收+”策略基金規模將達到11萬億元;
五、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資管行業雙向開放提速:隨著跨境投資通路逐步成熟,在海外客戶配置中國和國內客戶出海投資需求驅動下,跨境資管規模將持續增長。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馬奔表示:“對于中國資管公司而言,要在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最重要的是在不確定環境中發現相對確定的中長期趨勢和結構性機遇,重點聚焦五大關鍵行動,不斷升級自身商業模式和核心能力,踐行高質量發展。”
這五大關鍵行動包括:建設專業化、工業化投研平臺,打造多樣化投資策略;以客戶需求為核心,升級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針對不同客戶類型,構建貼近客戶綜合需求的立體化覆蓋模式;培養卓越人才與領導力,打造敏捷協同的組織文化;借力數智化技術,規模化賦能業務發展,推動“數字化”向“數智化”轉型。
責編:楊喻程
校對:祝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