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_中文字幕精品动漫一区_上课时同桌在我下面做污的事_色老汉影视

首頁 > 新聞 > 內容
7大數據解讀廣東高質量發展路線圖
2023-05-30 07:45:34來源:上海證券報
分享到:

5月29日,廣東省正式公布《關于新時代廣東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若干意見》),再一次明確高質量發展路線圖。上海證券報記者從中梳理出7大關鍵數據,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進行深入解讀。

  關鍵數據:13萬億元

縱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打造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

“縱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打造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若干意見》提出,堅持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綱”,牢牢把規劃抓在手上、把項目落在地上、把未來融在路上、把百姓記在心上,努力建設世界級灣區、發展最好的灣區。

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超過13萬億元,共有24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以不到全國1%的國土面積、6%的人口總量創造出全國約11%的經濟總量。

廣東省省長王偉中表示,廣東將準確把握黨中央戰略意圖,切實擔當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職責,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廣東深化改革開放的大機遇、大文章抓緊做實,擺在重中之重,以珠三角為主陣地,舉全省之力辦好這件大事,攜手港澳加快建設世界級的大灣區、發展最好的灣區。

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理事長、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鄭永年表示,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發展具有非常好的條件。如果粵港澳大灣區的11個城市融合起來,都能出彩。例如,香港多所大學在世界排名前50、前100,它的科研創新體系、人才制度比較完善。珠三角企業的應用技術轉化能力非常強,正因如此,珠三角在過去幾十年里成為了世界制造工廠。金融也是大灣區的一大優勢,金融業基本上決定了實體經濟的價值,資本到哪里,經濟活動就走到哪里。香港、深圳、廣州完全可以基于分工發展金融服務業,構建一個能與華爾街競爭的金融中心。

  關鍵數據:6.9萬家

牽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

提升“六力”打造“六地”

“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若干意見》提出,協同港澳推進建設一批重大創新平臺,做大做強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打造若干產業創新高地。

數據顯示,廣東全省研發經費投入從2018年的2704.7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4200億元,研發投入強度從2.71%增長到3.26%,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從4.5萬家增長到6.9萬家,區域創新能力連續6年全國第一。

王偉中表示,廣東將牽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加快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全面建設教育強省、科技創新強省、人才強省。重點提升“六力”、打造“六地”:一是提升創新競爭力,打造科技體制改革示范地;二是提升創新引領力,打造重要的原始創新策源地;三是提升創新硬實力,打造關鍵核心技術發源地;四是提升創新驅動力,打造科技成果轉化最佳地;五是提升創新支撐力,打造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六是提升創新原動力,打造全球一流科技創新人才向往聚集地。

廣東省科學技術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梁勤儒表示,廣東持續攻克阻礙產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并推動“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創新能力指數連續3年位居全球第二,科技創新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球的一張閃亮名片。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葉玉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我們應該充分發揮大灣區的優勢,加強跨領域、跨地域、跨體系的合作,集聚三地以及國際科技創新力量,共同推動大灣區的高質量發展。

關鍵數據:6.7萬家

爭創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新增若干個萬億元級產業集群

“建設現代化產業集群。”《若干意見》提出,著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打造梯次型產業格局,爭創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推動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發展,重點加快發展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新型儲能、海洋牧場等產業,新增若干個萬億元級產業集群。瞄準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等領域搶占制高點,前瞻謀劃打造一批未來產業集群。

數據顯示,廣東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從2018年的3.48萬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3.95萬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6.7萬家。

王偉中提出,將堅持以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深入實施產業、平臺、項目、企業、環境五大提升行動,加快建設制造強省,在新的高度挺起廣東現代化建設的產業“脊梁”。提質壯大新一代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智能家電、汽車等8個萬億元級產業集群,加快推動超高清視頻顯示、生物醫藥與健康、新能源等產業成為新的萬億元級產業集群,大力發展新型儲能、人工智能、綠色低碳、深海空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打造若干5000億元級產業集群。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表示,廣東要始終堅持以制造業立省,更加重視發展實體經濟,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經濟第一大省,廣東“制造業當家”,將使中國制造業更加強有力地集聚全球資源,挺起產業“脊梁”。

  關鍵數據:2萬億元

支持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承接

國內外產業有序轉移

《若干意見》提出,促進產業優化布局和有序轉移,堅持政府推動、企業主體、市場運作、合作共贏,支持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更好承接國內外特別是珠三角地區產業有序轉移。

據廣東省商務廳此前消息,廣東將通過5年努力,爭取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累計引進內外資產業項目5000個以上,投資總金額超2萬億元,其中投資超千萬元的產業項目1000個以上。

“大力推進產業有序轉移。”王偉中表示,堅持“政府推動、企業主體、市場運作、合作共贏”,推動珠三角與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在產業項目導入、園區開發建設、聯合招商引資、利益共享機制等方面加強協同聯動,推動落地一批億元級項目、一批10億元級企業,帶動和推進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更好承接國內外特別是珠三角地區產業有序轉移,在更高水平上實現互利共贏、促進共同富裕。

廣東省財政廳廳長戴運龍表示,產業轉移是一種市場行為,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但也要發揮政府作用,實現“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疊加效應。在制定財政配套措施中,廣東將堅持政府推動、企業主體、市場運作、合作共贏,結合新形勢拿出創新性的思路舉措,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努力推動產業有序轉移取得更大成效。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周軍民表示,粵東西北地區基礎設施相對落后,加之產業園建設過多、產業集聚度低等原因,過去一段時間,導致產業承接并不理想。如果政策、引導、措施以及實際操作層面到位的話,粵東西北完全有條件取得突破性進展,建議針對粵東西北推出有競爭力的產業承接招商引資政策。

  關鍵數據:7000家

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

強化企業梯度培育

《若干意見》提出,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支持深圳證券交易所實施注冊制改革,加快廣州期貨交易所發展,打造完整期貨產業鏈,健全期現聯動市場體系。

廣東省提出,強化企業梯度培育,支持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實施“個轉企、小升規、規轉股、股上市”市場主體培育計劃,今年再推動7000家以上企業“小升規”。

廣東證監局副局長王文哲表示,一直以來廣東資本市場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和證監會的各項決策部署,以服務廣東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為遵循,高度重視企業上市培育工作,助力廣東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做優做強。

廣東省社科院財政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李禮建議:“廣東應進一步完善上市后備企業資源庫建設。篩選符合條件的后備企業入庫,形成上市一批、報審一批、輔導一批、培育一批的后備企業梯度,加強分層,按主板、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定向培育,并著力做好跟蹤服務工作。”

關鍵數據:8.31萬億元

打好“五外聯動”組合拳

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若干意見》提出,打好外貿、外資、外包、外經、外智“五外聯動”組合拳。穩住美歐等市場,拓展東南亞、南亞、非洲等市場,新打造一批萬億元級、千億元級出口產業集群,加快建設大宗商品、電子元器件等六大進口基地,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全球貿易數字化領航區建設。

2022年,廣東外貿進出口總值8.31萬億元,在上年高基數的基礎上實現正增長,再創歷史新高,占全國進出口總值的19.8%,穩居中國外貿第一大省的地位。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遲福林認為,無論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的重大任務看,還是從廣東以制度型開放爭做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排頭兵的現實需求看,關鍵在于加快推進粵港澳服務貿易一體化進程。這不僅有利于加快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進程,而且有利于顯著提升粵港澳發展協調性和經濟競爭力及對周邊地區的引領帶動能力,更是落實“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務實選擇。要以粵港澳服務貿易一體化為重要抓手實施政策體制集成創新,使廣東在服務業市場開放、要素市場化改革以及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等方面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關鍵數據:100公里

推進大灣區珠江口一體化

高質量發展試點示范

“推進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臺建設。”《若干意見》提出,推進大灣區珠江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試點示范,引領打造環珠江口100公里“黃金內灣”。

王偉中表示,圍繞打造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統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范區和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臺建設,不斷拓展港澳發展空間,支持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長期繁榮穩定,更好地向世界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制度優勢和美好前景。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與實踐研究所所長、香港國際金融學會主席肖耿表示,“黃金內灣”是內地與港澳發展銜接的重要樞紐。大灣區內地城市未來應深度融入“黃金內灣”建設,充分利用在制度聯通、產業合作、要素流動等方面的優勢,深度參與大灣區科技、產業協同創新,共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珠江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試點建設。

中方信富公眾號
更多資訊關注
中方信富公眾號
圖片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