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_中文字幕精品动漫一区_上课时同桌在我下面做污的事_色老汉影视

首頁 > 股票 > 內容
重磅!兩會帶來哪些投資機會?
2021-03-11 09:37:02來源:證券時報創業資本匯
分享到:

2021年的全國兩會期間,創業創新仍然是代表委員關注的重點,而創投領域代表發出的“做多中國”也成為今年兩會期間的最強音,科技自立自強、產業轉型升級都需要創投機構在目前發展的基礎上有所突破。在新的背景下,創投行業如何解讀2021《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新指引?對于行業發展需要哪些政策扶持有何建議?對未來的投資趨勢如何判斷?看好哪些細分領域的投資前景?

證券時報·創業資本匯特別推出“創投機構看兩會”的專題報道,與讀者分享一線投資人最新的投資洞察。

毅達資本應文祿:在縱深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過程中,提供相應的政策配套,大力發揮創投行業專業優勢,通過“基金+政策”“基金+區域”“基金+產業”的方式,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為中小企業提供創新發展所需要的資金支持,也通過產業生態的打造為中小企業融入高端產業鏈、實現轉型發展提供資源支持。

圖片

毅達資本應文祿:支持創投行業“好孩子”借助資本市場加速發展升級

證券時報記者 李明珠

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關于創業投資發展方向有了新“指引”,其中《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善創業投資監管體制和發展政策,縱深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毅達資本董事長應文祿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以創新資本支持創新科技的模式已經取得顯著成效,未來建議繼續因勢利導,逐步探索建立符合創投行業特色的監管體制和發展政策。一方面突出引領,引導創投資金投資國家迫切需要的戰略新興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支持企業科技攻關、成果轉化應用,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轉型升級。一方面加強規范,幫助創投機構走規范化、專業化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制定相應行業政策,支持行業“好孩子”借助資本市場力量提升自身發展質量和發展升級。

作為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詞,“注冊制改革”已連續三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要穩步推進注冊制改革,從創投機構角度而言,應文祿認為改革對創投行業影響深遠。

短期看,注冊制改革優化了創投行業“募投管退”全周期,暢通了退出渠道,使得優質企業獲得了更多、更高質量的資本市場發展機會。長期看,注冊制改革正在重塑行業投資價值觀,打破“唯IPO哲學”,有助于引導投資機構樹立長期思維、堅守價值投資,敢于投早、投新、投科技。

2020年,盡管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毅達資本全年投資數量、投資金額同比分別增長58.67%和48.21%,投資階段向早期、成長期企業重點傾斜,著重布局領先科技,在生命科學、新材料、新能源、資源循環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14個關鍵科技領域的投資規模占比突破90%。注冊制的實施,改善了創投行業的基金募集環境,有利于引導更多社會化資本加入到創投、創業、創新的時代進程中來。

應文祿指出,過去的20年,中國大量的資金投向了基礎設施建設、工業生產、房地產等領域,以銀行等信貸產品為代表的間接融資體系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初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時代在不斷變化,眼下,我們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自立自強、產業轉型升級已成為國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支撐,而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則成為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迫切要求。

中國的創業投資一直是直接融資的重要渠道,也是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轉型的核心力量。應文祿表示,以全世界的高科技圣地硅谷為例,幾乎每一家高科技企業背后都有風險投資的身影,今天,這些高科技企業已經成為美國的核心資產,成為美國經濟發展最重要的穩定器和增長極。未來十年,中國科技自立自強,產業從中低端向中高端轉型升級是必然的趨勢,大力發展以風險投資為代表的直接融資,加粗為科技創新、為廣大中小企業輸血的管道,激發市場主體創新創造活力,促進科技、資本和產業的緊密融合是時代賦予的重要使命。

他建議,在縱深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過程中,提供相應的政策配套,大力發揮創投行業專業優勢,通過“基金+政策”“基金+區域”“基金+產業”的方式,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為中小企業提供創新發展所需要的資金支持,也通過產業生態的打造為中小企業融入高端產業鏈、實現轉型發展提供資源支持。

未來,毅達資本持續看好以下幾個方面的投資機會:第一,堅定投資“科技自立自強”,繼續聚焦科技含量高、人才引領的行業,重點布局14個關鍵科技領域:5G+、云計算、半導體、消費升級、生命科學、人工智能、大數據、高端材料、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節能環保、資源循環利用、自動駕駛及機器人。第二,重點布局“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重點關注掌握核心技術工藝、具備持續研發能力、進口替代能力強的企業。第三,緊跟國際國內大市場消費趨勢,關注消費群體壯大、消費能力提升、消費主體變遷、消費模式創新帶來的機會。第四,支持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抓住產業并購帶來的機會,關注上市公司、行業頭部企業的產業整合機會。

高瓴合伙人黃立明:高瓴對中國發展的樂觀根植于我們的基因里,回顧這十多年的發展歷程,我們始終相信,最大的投資機會就在中國、就在當下,現在永遠是重倉中國最好的機會。

圖片

高瓴合伙人黃立明:持續看好和加注科技創新

證券時報記者  李明珠

科技創新成為2021年兩會期間的熱詞之一,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科技”“創新”兩個詞被反復提及,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一個關鍵是實現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強。

持續看好和加注科技創新

高瓴合伙人、高瓴創投軟件與硬科技負責人黃立明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雙循環、新格局”大背景下,“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已然成為“十四五”時期重要主題。而科技自立自強、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則是取得國家長遠發展的戰略支撐。

“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共舟者興”,科技自立自強事關戰略基礎,需要社會各界凝心聚力,需要發揮資本市場對于推動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的樞紐作用,形成真正有資源配置效率、各種利益關系形成正向循環的市場。而創投機構作為創新的孵化器、加速器和推動器,被賦予了更加重要的新使命、新要求。

一年前,高瓴推出了專注于早期創新型公司投資的高瓴創投,致力尋找一切熱愛科技、相信創新的創業者,希望成為創業者尋求融資時的First Call,更期待能長期陪跑他們的創業旅程。過去一年圍繞科技創新這一主題在芯片半導體、生物制藥、基礎軟件、基于中國原生場景的企業級應用等諸多領域,做了大量投資。

黃立明表示,接下來也會持續看好和加注科技創新的大主題,繼續在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先進制造、量子計算、云和大數據、機器人和自動駕駛等領域展開系統性布局,大力支持中國的原發技術創新。

他同時強調,科技創新的長周期性需要長期資本的陪伴。一項原發科技創新到應用落地,可能會以10年甚至數10年計,其間要經歷無數的“死亡谷”。而高瓴作為長期資本,在創立之初的基因就決定了是長期投資的堅定支持者。我們相信,長期資本以及長期主義理念占主流的資本市場,是一個國家科技創新持續繁榮的重要基礎。

“現在永遠是重倉中國最好的機會”

“高瓴對中國發展的樂觀根植于我們的基因里。回顧這十多年的發展歷程,我們始終相信,最大的投資機會就在中國、就在當下,現在永遠是重倉中國最好的機會。”黃立明表示。

短短幾十年間,中國經歷了工業發展、城鎮升級、互聯網普及、科技創新、AI人工智能等一波接一波的浪潮,經歷了城鎮化、工業化和信息化、智能化的“三化合一”,高速發展的新經濟更是誕生了一批優秀的企業。此刻,作為從疫情中最快“復蘇”的主要經濟體,中國在繼續擁有無比深廣市場需求的同時,還擁有了越來越多更具原創性的技術創新人才、更為創新驅動的政策環境,以及更加鼓勵科技創新企業的資本市場。全球投資者沒有理由不相信:重倉中國,就在當下。

過去15年中國新經濟中誕生的這批優秀企業,高瓴非常榮幸參與其中、長期陪伴他們共同發展。今天,作為秉持長期主義理念的投資機構,高瓴將繼續加注科技創新尤其是原發技術的創新,另一方面,也會持續地幫助傳統產業去升級迭代,通過我們對創新技術的投資,去加速中國制造業的數字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

期待更多好政策出臺

創投行業在加速發展的同時,得到了政府和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關注,與此同時,各項監管體制和發展政策也在不斷完善。

黃立明希望,在支持創投行業發展方面能提供更多的支持政策和更好的發展空間,第一,鼓勵長期投資,繼續鼓勵推動更多優質的長線資金入市,提升市場的價值投資比例;其次,專業化、市場化的投資機構,尤其是頭部PE/VC機構,機制更加靈活,研究更深入,更加貼近各個產業,不僅僅可以為初創企業提供及時的資金、高端人才、國際化資源的支持,還能夠參與科技創新的基礎生態建設中去,從而可以更好地以市場化資源配置和資源供給,提高支持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提高直接融資比例,推動經濟脫虛向實,支持創新驅動戰略。

而談及注冊制改革,他認為,無論對于創業企業還是創投機構來說,都是真正用資本市場來賦能優秀企業和企業家,真正提升了上市公司質量,突出了股權融資、直接融資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作用。注冊制改革以來,科創板、創業板匯聚了一大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司,匯聚了一大批懂尖端技術、懂商業模式創新的創業者、企業家。

與此同時,注冊制改革,涉及到股票發行、并購重組、退市、交易制度、投資者結構等方方面面的改革,這些都將進一步促進中國資本市場的成熟。而資本市場的成熟則會進一步鼓勵越來越的創新人才去創新、創業。作為和企業家同行的投資機構,希望能陪伴和助力越來越多優質企業、特別是代表中國科技創新的企業登陸資本市場,這定會加速更多產業的創新發展。

基石資本張維:最期待的政策,是允許私募股權機構上市。私募機構上市是融資成本高企背景下的最優選擇,既有利于形成長期資本,也有利于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對于“十四五”的投資機會,基石資本會布局大科技與大消費、大健康結合的行業。此外,和國家安全相關的主題也是基石重點關注的方向。

圖片

基石資本張維:促進創業投資,期待私募股權機構上市

證券時報記者 陳霞昌

歷年《政府工作報告》都吸引著創業投資機構的重點關注。從2019年的“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鼓勵發行雙創金融債券,支持發展創業投資。”到2020年“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增加創業擔保貸款。”都引發了創投機構的熱議。

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要“完善創業投資監管體制和發展政策,縱深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作為深圳頭部創投機構的領導者,基石資本董事長張維接受了證券時報記者的采訪,就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有關創投行業的表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期待私募股權機構上市

張維認為,從近年《政府工作報告》對創投行業的表述來看,從2019年提出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到2020年發展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再到2021年提出完善創業投資監管體制和發展政策,縱深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表明政府正在由點及面完善創業投資環境。

在促進創業投資方面,張維最為期待的政策是允許私募股權機構上市。全球主要資本市場都已允許私募機構上市,國內私募的證券化實踐也積累了寶貴經驗和立法參考。張維認為,私募機構上市是融資成本高企背景下的最優選擇,既有利于形成長期資本,也有利于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

注冊制改革

對于“注冊制改革”如何影響創投行業,張維認為,這是推動創投行業發展的關鍵一環。一方面,注冊制改革之后,考驗的是創投機構的投資能力。注冊制增加了標的供給,并將定價的權力交還市場,傳統的一二級市場套利模式已無法持續,創投機構必須真正具備發掘優質企業的能力才能生存。

另一方面,創投行業的生態環境在走向完善。一是市場的優勝劣汰機制正逐步建立,二是注冊制暢通了創投行業的退出渠道,真正打通了“募投管退”的生態鏈條,創投機構終于得以實現有進有出的良性循環。

張維認為,在中國經濟從工業化拉動的粗放型增長模式向創新型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創投在其中尤為關鍵。創投是搞活創新型經濟的一個“牛鼻子”,創投通過市場化的方式投資創新型企業,優勝劣汰,創投將支持一批創新型企業的成長與壯大。以基石資本所投資的商湯科技為例,從2014年6月開始,湯曉鷗等幾個科學家開始創業,不到7年時間,商湯科技已成長為全球矚目、估值超過200億美元的人工智能龍頭企業。

張維強調,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注冊制激發了資本市場與創投行業的活力,將推動它們充分發揮服務實體經濟的重大作用。

做多中國

“做多中國”成為今年兩會最強音之一,這與基石資本之前的重倉中國異曲同工。張維認為,海外投資者看好中國的首要原因自然是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中國目前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的消費市場,并即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以如此龐大的消費市場為支撐,無論是多么小的細分行業,都有可能誕生巨大的機會,比如賣鴨脖、賣小龍蝦、賣花生瓜子都能賣出上市公司。與此同時,中國經濟還有明顯的縱深,一部分地區仍是農業社會,一部分地區已經實現了工業化,一部分地區已經進入后工業化社會,由此也會帶來可觀的投資機會,而新的產業生態和消費形態的不斷涌現,更是打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

第二看重的是中國的創新能力。中國正在加速邁向創新強國,以經濟的持續發展為根基,中國創新所需要的各項因素已基本完備,包括創新的基礎設施、人才儲備、鼓勵創新的機制、日益完善的知識產權體系和資本市場政策等。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數據顯示,中國全球創新指數在2020年連續第二年位居全球第14名,是最具創新力的中等偏高收入經濟體。

第三則是中國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市場準入限制大幅減少,為海外投資者入華提供了良好的機遇。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特別是新冠疫情以來的觀察,海外投資者對中國政策穩定性、經濟穩定性、社會環境穩定性已樹立了信心,海外投資者,特別是機構投資者作為全球化的受益者,本身就有強烈的全球資產配置需要,近年來持續量化寬松帶來的海量流動性也需要一個出口,對于他們來說,沒有比中國這個尚未充分開墾而且還在高速成長的市場更肥沃的土地了。而且在中國資管行業發展尚未成熟的現階段,這些國際資管巨頭在資管水平和經驗上還處于領先地位,在開放初期率先搶占市場,占據先發優勢非常重要,這一點,那些最早入華的實業企業已經為他們樹立了成功的榜樣。

未來的投資機會

2021年也是中國“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在“雙循環、新格局”的大背景下,多個行業將迎來新的投資機遇。張維也向記者闡述了基石資本目前的投資布局。

張維認為,“十四五”規劃重點提到的科技創新、制造業、消費、國家安全等領域,一方面代表了中國新經濟未來的發展方向,另一方面也是中國當下環境中的必然選擇。

從大的方向來看,兩個大趨勢最為重要:第一,大科技與大消費、大健康結合的方向是最重要的方向,這代表人類未來發展方向;第二,與安全相關的主題,由于歐美政治生態與全球地緣政治的變化,近年來國際上尤其是歐美國家的政治氛圍正在從全球化的主導者轉向以國家安全為主要政策方向,讓我們面臨經濟安全和軍事安全雙重挑戰,迎接和化解經濟安全和軍事安全的挑戰是當前另一個重要方向。

張維強調,這些行業也是基石資本一直關注的方向。

具體來說,在科技領域,基石資本看好的行業包括數字化,如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面向企業的數字服務,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產業鏈轉移和重構、以及支撐未來發展的智能化、電動化和網聯化,高端裝備和基礎材料,量子科學,商業航天,軍工及信息安全等細分行業;在消費領域,在需求端,看好品牌化、個性化、便利化的長期機遇,如女性消費、新餐飲、新零售、寵物、出海跨境等;在供給端,基石資本看好具備全球競爭力的產業鏈、研發技術升級的企業。

張維認為,中國經濟水深魚大,如果投資機構在中國不賺錢,在其他地方更不容易賺到錢。中國的實業企業也曾經歷過一段“狼來了”的歲月,在競爭中全面處于劣勢的情況下,那些優秀的企業依然成功地從模仿到創新,完成了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的偉大跨越。中國的金融機構也是如此。張維強調,當前投資者所處的環境已經勝過前輩許多,應該勇敢地迎接必完成挑戰。

盛世投資張洋:在碳中和、碳達峰的目標和要求下,創投行業將加大綠色發展領域技術革新的支持力度,發揮金融促進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作用。建議市場要留意前期投資過多和過熱的行業,如果出現預期的變化,需做好應對估值中樞整體下移帶來的相關不利影響的準備。

圖片

盛世投資張洋:創投機構要平視世界 抓住內外資融合發展新機遇

證券時報記者 岳亞楠

對創投界來說,每年《政府工作報告》對創業投資發展方向的“定調”,和圍繞如何完善發展資本市場的“提法”,以及重點扶持哪些產業的發展,都備受業內關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善創業投資監管體制和發展政策,縱深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如何解讀《政府工作報告》釋放的新亮點?如何評價2021年整個創投行業面臨的新政策環境?在促進創業投資方面,期待出臺哪些新的政策?

作為母基金領域的機構代表,盛世投資CEO、盛世金財董事長兼總經理張洋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發表了他的看法。張洋表示,今年兩會報告提出,完善創業投資監管體制和發展政策的提法,除了一如既往地表達了對創業投資行業的關心,同時直擊了行業痛點。“監管和發展是行業的一體兩面,這幾年來,行業的監管政策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完善,但較為遺憾的是在上位法立法層面并沒有統一的行業法律法規。對于創業投資行業的適度監管、區別監管和行業自律監管原則尚未完全明確,造成了監管細則制定及地方執行中一定程度的困難。”張洋說。

他認為,創業投資行業自身發展并不回避監管,建議逐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制與監管環境,針對我國從事創業投資行業的主要力量,如國有創投、政府引導基金等建立相適應的指導文件,各部門形成有效的協同機制,同時期待上位法盡快出臺。

今年全國兩會,“碳達峰”、“碳中和”首次被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也成為了當下熱議的話題。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和綠色投資理念正在受到越來越多股權投資機構的重視。張洋認為,在碳達峰時間點要求下,結合行業自律監管的要求, ESG標準在創業投資行業的實施尤為重要,為此,盛世投資有三點建議:

一是法制先行。中共中央印發的《法治中國建設規劃》中提出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加強新興領域立法。支持經濟社會的綠色發展轉型,不能僅僅依靠責任主體的自覺,更要以法治建設為核心,支持成熟的ESG標準逐步向法律法規過渡,讓 ESG成為主流價值判斷標準。二是金融拉動。完善綠色金融、責任投資等金融標準體系,以金融工具為激勵手段,促進責任主體在信息披露和高質量產業投資方面的進步。三是統籌發展。ESG在我國還處于發展的初期,建議相關參與機構,包括政府部門、媒體、智庫及中介機構通力合作,打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制定可執行的行業標準。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穩步推進注冊制改革,完善常態化退市機制,更好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作用,拓展市場主體融資渠道。回顧前兩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可發現,這已經是政府工作報告中連續第三年提到“注冊制”一詞。從母基金發展角度而言,注冊制改革近兩年來給行業帶來的最大影響是什么?

在張洋看來,注冊制改革及相應的配套措施,給創業投資行業帶來了更加穩定的退出預期,提振了投資者對于一級市場的信心。“在可預期的資金正向循環的基礎上,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人認可母基金的邏輯,對于母基金價值創造形成更加穩固的共識。長遠來看,有助于市場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理念的培育。”張洋說。

關于未來哪些行業將迎來新的投資機遇?張洋認為,除了既有的醫療健康、集成電路等投資熱點,在碳中和、碳達峰的目標和要求下,行業將加大綠色發展領域技術革新的支持力度,發揮金融促進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作用。此外,張洋建議,市場要留意前期投資過多和過熱的行業,如果出現預期的變化,需做好應對估值中樞整體下移帶來的相關不利影響的準備。

“做多中國”已是國內外投資機構強烈共識。張洋表示,資本和人才都具有高度的流動性,向高收益、高增長的區域集中是自然而然的選擇。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盛世投資都相信全球化的融合是不可阻擋的趨勢。“創業投資管理機構要不畏國際市場競爭,平視世界,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準備迎接國際化的洗禮和挑戰,并抓住內外資融合發展的機遇。”張洋強調。目前,上海、深圳和北京等地已經率先試行了QFLP,張洋表示,相信未來通過多樣化形式的探索,能夠吸引更廣泛的境外資金參與到我國產業投資中來,不斷拓寬境內企業融資途徑,助推產業升級轉型。


中方信富公眾號
更多資訊關注
中方信富公眾號
圖片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