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下塢開始搭載總裝,新能源汽車“4小時產業圈”集聚效應加速釋放,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簡稱“示范區”)緊鑼密鼓建設……
2018年,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滬蘇浙皖三省一市從“獨唱”邁入“一張網”“一盤棋”的大棋局中。傳統、新興、未來產業集群,在長三角分工協同、科技協作的優勢下,樹立了一個個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標桿。
協同制造:
國產大郵輪產業鏈強勢崛起
日前,隨著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下塢開始搭載總裝,標志著國產大型郵輪工程開始朝著構建批量化設計建造能力的方向邁進。
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尺碼”更大,設備更先進,也更加綠色環保。較首艘國產大型郵輪建造效率提升20%,船塢周期壓縮近8個月,將于2026年底命名交付。
在長三角,一條國產大型郵輪產業鏈正在強勢崛起。
郵輪的供應鏈管理層次多、數量大、種類復雜、協同難度大,高度依賴產業集聚。而郵輪建造的集聚效應對地方經濟影響顯著,帶動了長三角地區船舶配套、船舶設計、船舶維修等行業的協同發展。
據統計,在國產大型郵輪供應鏈中,來自長三角的供應商數量在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占比為79%,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中為82%。其中,國內采購部分中,長三角采購金額占到大多數。
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琦說:“目前,公司已初步培育出國產化郵輪供應鏈,充分融合產業鏈上下游要素,實現供應鏈協調發展。”
聚鏈成勢:
新能源汽車“4小時產業圈”騰飛
一輛新能源汽車的零部件有上萬個,獲得配套零部件需要多長時間?在長三角地區,答案是:4小時。
日前,在合肥市肥西縣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的廠房里,工人們正在加緊施工。未來,一批高端新能源汽車將在這里進行自動化沖焊、涂裝、總裝,最快1小時即可進入路試,緊接著發運至各地。
不少來自長三角的汽車供應商項目,也在肥西縣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內陸續竣工投產。目前,肥西縣已集聚上下游產業鏈企業近100家,滿產產值近2000億元,形成高端整車引領、零配件組團國際龍頭匯聚、后端服務市場具備世界級檢測能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肥西縣是長三角新能源產業集聚的一個縮影。憑借著從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部件到整車制造的全產業鏈優勢,在長三角,通過產業集群協同發展,一家新能源汽車整車廠在4小時車程內即可解決配套零部件供應,形成了獨具現代化產業體系特征的“4小時產業圈”。
南京基地生產的動力總成,配套到合肥和常州乘用車基地。常州生產的新能源乘用車、杭州生產的純電動大巴,運抵上海洋山港和浙江寧波港,裝船出口海外……這是長三角新能源汽車全鏈條分工協作的產業生態。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達631.3萬輛。其中,長三角地區新能源汽車產量超過260萬輛,占全國比重超四成。這意味著,不到10秒左右,就有一輛新能源汽車在長三角地區下線。
同向發力:
攜手共筑世界級產業集群
南京LG圓柱電池項目、合肥大眾新能源汽車電池包項目、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項目……一大批戰略性新興項目在長三角地區加速落地,各地積蓄未來產業發展的新勢能。
制造業是長三角經濟發展的底盤。近日,浙江省智能物聯網產業集群經濟總量首次突破1萬億元,成為繼綠色石化、現代紡織與服裝、高端軟件后,第4個邁入萬億級的產業集群。江蘇則有6個行業規模已超萬億元,且擁有10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在《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的基礎上,長三角地區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區域合作的政策措施,極大促進了區域內的經濟互動和跨省經濟的輻射能力。
比如上海青浦,過去偏居上海西郊,招商“求都求不來”。2019年,《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總體方案》正式出臺,讓這個上海唯一一個同時接壤蘇浙的區域,叩開了產業發展的大門。示范區內創新產業項目加快集聚,創新產業重點項目加快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在這里拔節生長。
作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之一,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數據中心集群全面建設:上海市西軟件園、長三角綠洲智谷等一批重點園區多點布局,青浦北斗創新基地引育孵化華測、普適等近千家高精尖企業;東方科脈等項目建成投用,形成研發在上海青浦、制造在浙江嘉善、產品應用在江蘇吳江的一體化聯動模式;百億級恒力長三角國際新材料產業基地、科大亨芯等重大項目開足馬力,跑出“加速度”。
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是長三角區域發展的重要使命。《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要求,區域協同創新體系基本形成,成為全國重要創新策源地。優勢產業領域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形成若干世界級產業集群。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產業邁向中高端。
隨著五年多來長三角地區先進制造業競爭力的不斷增強,長三角不僅將成為全國創新策源地,更將在全球產業版圖上占據重要一席,孕育出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級產業集群,為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全球競爭力提升作出關鍵貢獻。